本文转自:山西日报
坐电梯“无痛爬山”,漂流全程躺平,蹦极匀速下滑……这个暑期,“窝囊旅游”在年轻群体中悄然走红。在小红书上,“窝囊旅游”相关笔记浏览量已超5000万次,抖音上“更适合窝囊懒人的旅游方式”等话题播放量达465万次。不同于“特种兵式”的高强度打卡,这种“能坐不站、能躺不走”的低能耗玩法,正成为高温天里年轻人的新选择。
“在跳和不跳之间选择窝囊地跳”,博主@贾皮皮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“窝囊版蹦极”的视频。在太原汾河二库景区,博主从跳台边纵身而下,几秒后,安全绳牵引着她缓缓下降至平台。“跳下去的那一刻有轻微失重感,之后的下降过程很平稳,一点都不害怕,还能看看周围的风景,非常适合我这种胆子不大但又想尝试蹦极的人。”视频发布后,网友纷纷留言: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蹦极,这个我也敢去试试。”
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,暑期以来,汾河二库的“窝囊版蹦极”项目每天接待游客量比以往增加了近两倍,很多都是年轻游客慕名而来。
炎炎夏日,漂流向来是热门之选。传统漂流项目中,漂流水道有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的高度落差,极速下降的过程中,游客往往要经历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体验。而如今,穿上救生衣在河道上轻缓漂流而下的“窝囊漂流”正在走红。
“换好装备、穿好救生衣,就能直接步入河道中央开启漂流了。水流轻缓,全程脚能轻松踩到底,特别适合带小朋友玩!”不久前,吕梁市民王女士去安吉体验了人体漂流,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的感受。
除了蹦极和漂流,杭州天屿山的扶梯打卡视频在社交平台收获超高点赞。镜头里,三个年轻人端着奶茶,悠闲地站在自动扶梯上,配文写着“当代年轻人的登山方式,站着不动就能征服高山”。评论区里,网友们纷纷调侃:“这哪是窝囊,分明是智慧。”“建议全国5A级景区推广。”
“窝囊旅游”之所以能火,正是精准拿捏了年轻人“又菜又爱玩”的心态,给足了他们情绪价值。省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薛平认为,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,也更加注重自我、独立和个性。他们不怕承认自己“怂”,但也不放弃尝试。通过拥抱“窝囊旅游”,他们用自嘲的方式表达自我,用轻松的姿态面对压力,用“窝囊”的方式完成一次次情绪释放。
从“特种兵式打卡”到“窝囊旅游”,背后是年轻人旅行观念的转变。去哪儿旅行大数据研究院分析,如今的游客不再追求“打卡效率”,而是拒绝让旅行变成“第二职场”,更看重舒适感与精神满足。同程旅行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:避暑游中,“窝囊漂流”“窝囊蹦极”等项目与高星酒店“宅度假”、景区夜游等一起,成为年轻用户追捧的选择。这种转变正推动景区创新转型,更多“低体力消耗、高体验感”的玩法持续涌现。
随着暑期高温持续,“窝囊旅游”热潮仍在延续。无论是坐扶梯赏山景,还是躺平漂流,这种主打舒适的旅行方式,正让更多人在轻松惬意中感受旅途乐趣,也为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
本报记者刘慧芳
嘉汇优配-炒股开户-短线配资炒股网-配资股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